四千二百二十章 创新者,永远年轻-《军工科技》
第(3/3)页
“下来找时间细聊。“吴浩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:“赵博士团队刚申请了军民融合项目,正想找应用场景。“
听到吴浩这么说,李哲这才点了点头没在继续。
这个时候,周院士俯身看着一台正在运转的生物反应器,里面的液体不断翻滚,连接的检测仪上显示着实时代谢产物数据。“你们是在利用微生物合成什么?这曲线看着像在产酶。”
“是低温脂肪酶。”赵博士调出分子结构模型,然后介绍道:“传统的脂肪酶在低温下活性会降到10%以下,比如部队的野战食品加工,冬天在高原做油炸食品,油温不够就容易糊。
这种酶在0℃时活性还能保持90%,我们已经把它用到野战炊事车的食品加工模块里,炸油条、做罐头,效率比以前高40%,还能节省燃料。”
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更重要的是在生物医药领域。很多疫苗和蛋白药物需要低温酶催化合成,以前依赖进口,一吨酶制剂要800万。
我们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这种菌的代谢路径,现在成本降到120万,纯度还更高。”
兵器工业集团的王总指着一块培养皿里的黑色菌落问道:“这东西看着不起眼,能抗辐射?”
“您可别小看它。”
赵博士拿起培养皿,对着光展示道:“这是耐辐射奇球菌,我们从甘肃敦煌的戈壁辐射区筛选出来的。
它能承受5000戈瑞的辐射剂量,相当于人体致死量的100倍。
更厉害的是,它的DNA被辐射打碎后,能在24小时内自我修复完整。”
他调出一组对比实验数据,然后记者讲道:“我们把它的修复基因转到酵母菌里,现在这种工程菌已经用在核电站的废水处理上。
传统处理工艺对放射性物质的吸附率只有60%,用这种菌,能达到92%,而且处理后的菌体能直接固化,减少二次污染。”
第(3/3)页